电影剧本创作:学习是个一生的命题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U1Nzg0MQ==&作者:微信公众号:样生北电考研
【编者按:分享者为北京电影学院2022级电影剧本创作专业拟录取学员,样生2022专业一面授班、专业二一对一的学生】 一、本人概况考研成绩: 初试总分361+ 复试80+ 所报课程: 专业一面授班 专业二一对一 个人情况: 很早之前就收到了写经验贴的邀请。刚收到邀请时就一直很难下笔,实在不知该分享什么经验。因为对个人经验是否会对他人有所帮助这件事情上一直持怀疑态度。之后反过来一想,因为自己的怀疑而反推到对其他人也可能无用,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有些狭隘。所以现在才提笔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希望能够对看到此经验贴的人有些许的帮助。 特此说明,如若对此经验贴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请唾弃此经验贴,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如若此经验贴对阅贴人有些许的启发,请仔细思考,不可盲从。 接下来介绍一下我本人的情况。我本科是工科专业,在本科大一时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决定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行业——电影。期间一度有退学的想法,之后在与父母的博弈之间,选择了一个双方相对满意的道路,那就是考取电影学院研究生。现在来看,对于没有任何行业背景,家中无法提供相关支持,并且是非科班出身的人,想要从事电影行业,电影学院不失为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本人并非一战上岸,而是考了多年,今年终于上岸。如此看来上岸本应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得知自己上岸后的心情却并没有很好地对应到“喜”上。究其原因,不可完全得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来谈一谈考研这么多年来的心态变化。第一年考,信心满满,结果没有过初试,备受打击。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年的失利让我重新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考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答案显而易见:拍电影。接着是下一个问题:如果第一年就能够考上研究生,你拥有拍电影的能力吗?答案依旧显而易见:没有。自己想明白这个问题后,一切也就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等到自己具备了一个电影学院本科生的水平,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达到自己可以认可的程度,那就能够通过研究生的选拔考试。毕竟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拍电影,所以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考研也好,读研也好,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其实说白了,考上电影学院研究生和能不能拍电影,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正是因为如此,从第一次考研失利到今年成功上岸之间,一直保持一个相同的节奏——不断学习,观察生活。本来是打算放弃这一次的考研,但在去年十月份闲着也是闲着,就重新备考,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这个时候再问自己是否具有一个北电本科毕业生的水准,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前面说到我的最终目的是拍电影,那肯定有很多人会疑惑,那你不应该报考导演系吗?我确实曾经报考过导演系。但当时自己陷入了一个固有的想法里,这个想法就是“专业”。我认为大部分人都会认可专业对口的看法,这是我们长久以来的教育观念给我们带来影响,当时我也是这样。但其实需要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何为专业,何为非专业?其实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严格区分,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分类下的定义。毕竟“非专业”的艺术人才大有人在。黑泽明也在他的自传《蛤蟆的油》里谈到过:“如果你想拍电影,当导演,那就拿起纸和笔开始写剧本吧”(大体意思,非原话)。 扯了些有的没的,现在进入真正的经验分享! 二、初试备考
各科复习方法 【政治】 政治其实没什么可以讲的,大家也没有必要对政治有什么恐惧。因为考研政治不是为了难倒你,而是为了教育你。考研政治本质上来说是政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看似机械化背诵的方式来影响你的政治觉悟。(纯粹个人观点)但是,既然它是以考试的方式来进行,那么它就有规律可循。首先,政治最重要的,是选择题。如果说选择题你能拿满分,那大题你随便答分数也低不了。选择题如何学,我的方法就是刷题。我没有听过任何讲题的课,只是把肖秀荣1000题刷了两遍,肖四、肖八刷了两遍,还有就是把小白考研(小程序)上的题刷了一遍。刷题的效果就是,最后去做肖四时,哪怕有好多题是完全不会的,依旧可以保证35分以上。等真正考试的时候,选择题肯定还是有不会的,别怕,就正常去做,分数也低不了。政治大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是背诵。多背几遍。第一遍就快速背,背完忘了就忘了。然后再背第二遍。背到考试之前,能背几遍就几遍。我背的是肖秀荣,其他的没有看过。但其实大家没有必要去担心谁会压到题谁压不到题,去年肖秀荣老师没有压到题,据说腿姐压到了。但是并不见得背了腿姐的分数就会有多高。提醒一点,马哲可以试着看看书或者听听课去理解一下,如果你理解了,那第一个大题就完全不需要背诵,看材料自己答就够了。 【英语】 我对于英语的看法很简单。就是现在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既然是考试,那就肯定是有规律可寻。英语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单词和句子。单词和句子合起来看,那就是真题。我英语学习的方法就是刷真题。从2000年到现在有十几年的真题,每份真题里面有几千个单词,那十几份真题就是几万个单词,把这些全部记住,对于考研来说也是妥妥的够了。英语阅读我的方法就是精读,完全读懂。如果你能够完全读懂,那题也就肯定可以做对。考研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有过留学经历的人,他们的考研英语题可以达到90多分就是这个道理。但要做到把真题的单词都记住,句子都读懂,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不可有半点侥幸心理,脚踏实地去啃真题,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定会有收获的。 (其实学英语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所有经验贴提到的方法都是有用的,关键在于怎么去做。任何一种方法,只要严格执行去做,那成绩肯定差不了。) 【专业一】 因为考了多年的原因,对于专业一的知识自己早就掌握得差不多了,所以今年没怎么复习专业一。只是最后把彭吉象的书读了一遍。考试的时候,答题也很顺畅。但是等结果出来,专业一反而成了我的软肋。之前的考试,我的专业一都是120多分。说实话,专业一的成绩在文学系这种压分比较严重的院系,已经算是高分了,结果今年只有一百零几分。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今年没有跟着大喜姐系统地把课听下来。哪怕是对于知识有一定的熟悉,但是知识只是知识,它需要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就是应试的框架。我是一个不喜欢背诵的人,专业一的知识也都没有背诵过,完全是凭借喜姐上课搭建的框架去理解,然后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虽说我没有背诵,但是我自己整理了笔记,完全是按照我的思维逻辑形成的笔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一定不要去背别人整理好的东西。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专业一答题,逻辑性很重要,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理”虽然听起来很容易,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要靠完全背诵一些现成的答案,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再有一点就是,作为一名想要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原创性是我始终坚持的,这个原创性包括创作,也包括学习。不管是听课听来的知识还是书上看到的知识,一定要揉成自己的知识,而那些嚼碎的知识,吃起来是没有什么滋味的。 我其实挺推荐来样生报个班学一学,尤其是对跨考生来说。大喜姐的课一方面会对应试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也是我最看重的一方面,就是会对学习艺术的人有一定的启迪。对受教育者有启发,促进受教育者的思考,在我看来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专业一到底有啥经验,说实话真的说不出什么。我所做的就是好好听课,然后自己整理笔记,把书的内容读厚,不断地去扩充。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多去思考。甚至一些哲学著作可以找来读一读。对知识保持好奇心。我学专业一到现在,书中提到的书籍一半以上自己都读完了,从这些书籍中学到的知识,对我来说,真正的受益匪浅。 对于专业一的学习,一是为了应对考试,再一个就是去学习这些作为一个艺术类的研究生考生本就应该掌握的内容。我的观点是,不要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去学习。作为一名将来想要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学习是个一生的命题。 【专业二】 文学系的专业二考试是一个针对性极强的考试,考试内容就一道题——剧本写作。只有一道题的考试,反而是最难的。这就需要你在这一个短片剧本里尽可能地展现你的剧本创作能力,包括故事的创意、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计、场景的安排、结构的构建、视听语言的运用……从以往电影剧作专业二的整体分数来看,会发现分数呈现一个严重的两极分化,要么是四五十分过不了线,要么就是一百分左右过线。由此可以看出,选拔的标准很简单,你具有剧本写作能力你就能够过线,没有这个能力,就过不了线。当然,这里的剧本写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相对标准的写作能力,不完全代表艺术创作能力。不可否认,分数低的且具有艺术创作能力的大有人在。给我辅导的学姐上课第一节课就跟我说:“咱们不谈什么艺术,就讲考试。”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句有些绝对的话的道理。首先,三个小时写作时间能够写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剧本吗?可以,但是很难。因为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灵光乍现的产物。其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的作品往往是在回味中感受到其价值的,而在一个极其乏味的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会有足够的耐心和雅致去感受一个作品的艺术性吗?答案是没有。有可能阅卷老师看到一个乏味的开场就已经给了一个低分了(纯粹个人揣测)。但是,这并不是说考试时我们要去套模板之类的,你依旧要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感兴趣的故事题材,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感情流露。情感一定是电影打开人心的钥匙。 我专业二是在样生找的一对一老师。样生的一对一课程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个性化定制。由于我有一些基础了,也有创作的经历,所以我的课程就完全跳过了所有的理论学习,直接针对我薄弱的地方进行补强。因为之前自己的思维多是长片剧本的写作,所以所有的课程都是围绕着短片创作展开的。虽然说长片和短片都是剧本创作,所使用的理论基础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创作方法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练习,不断地写,找到自己的短片写作节奏和方法。这样的一对一教学对我帮助很大的一点就是老师会跟你一起修改你的剧本,这样我就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知道自己剧本的问题,然后复盘自己的剧本。写完剧本一定要找别人来看,不要闭门造车。就像写完一个长片剧本为什么要放一段时间再去看去改,就是要让自己从一个剧本创作者转变为一个剧本陌生人,这样才能够相对客观地修改自己的剧本。而对于准备时间本就不多的考生,有一个客观的阅读者就非常必要了。 对于专业二的学习,首先,理论知识是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这没什么可以说的,市面上的写作书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理论知识,去看就好了。其次,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对于一个文学系考生来说也是必要的。然后,看电影吧。电影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学校可以教你的,你都可以在电影中学到。最后,去写作,去练习。 (前面说是真正的经验分享,但返回去看,发现也是些有的没的。) 三、一些自己的看法 其实从考研这几年一直到今年上岸,让我最欣慰的并不是最后成功上岸。而是慢慢地似乎了解了一些自己。我之前总在想,如果考研成功了,能怎么样呢?现在看来,确实不能怎么样。生活并没有变好,也并没有变坏。生活里依旧会有令你欣喜的时刻,也依旧会有悲伤出现。生活依旧坚持它自己的样子。 之前有朋友问我:“你对电影的热爱还像最初一样吗?”我想了想,发现不像当初那么浓烈了,但是电影好像成了我生活中的涓涓细流,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了我的生活。我说:“确实不像最初一样了,它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之前有一个电影学院毕业的文学系师姐说:“如果真的想要从事电影,或许电影学院不是最好的选择,你看我,现在根本就没有在做电影。” “如果我们注定要与电影为伴,那所有与电影无关的日子,也都与电影有关了。” 祝看到这些文字的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